今年的疫情让本就衰退的传统经济更加举步维艰,很多企业和个人不得不将商业活动全面转移到线上来,催生了繁荣的“线上经济”。那么,后疫情时代,消费者养成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,数字商业依然会是主流。如今,政府又大力推进“新基建”,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基建涵盖哪些方面呢,会如何反作用于数字经济发展呢?
自2017年始,数字经济已经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《人民网》发表评论:“数字经济是新兴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,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大势,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,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,已成为普遍共识。”
而今年,“新基建”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露面,进一步赋能数字经济缔造新优势。同时,国家出台了8项利好政策,包括编制《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发展规划》,鼓励发展数字化转型共性支撑平台和行业“数据大脑”等,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,安排50万亿财政重点支持“两新一重”等建设。社会共识、政府倾斜、资金支持“三管齐下”,未来十年,数字经济是所有企业生存发展和盈利增收的必选项。
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基建涵盖哪些方面?
普遍认为新基建包含了两个口径,一个是旨在创新的窄口径狭义新基建,主要包括以科技产业升级为核心领域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,如5G基站、工业互联网、物联网、车联网、人工智能、智慧医疗、网络安全、云计算等;另一个口径是宽口径的重在补短板的广义新基建,除上述狭义口径包含的领域之外,还包括轨道交通等交运短板、核电等能源短板、垃圾回收处理等环保短板、医院养老院体育场等民生短板等领域。
结合来看,与“旧基建”相比,“新基建”的特点在于支持科技创新、智能制造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针对“旧基建”进行的补短板工程。新基建更加侧重于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,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物联网,都体现出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大趋势。而且内涵更加丰富,涵盖范围更广,更能体现数字经济特征,能够更好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。
新基建对数字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呢?
“新基建”助力经济转型,为产业数字化升级提供基础。与传统基建相比,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涵更丰富,更能体现数字经济特征,能够更好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。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,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.73万亿美元,位居全球第二。本次疫情的紧迫性、严峻性甚至长期性让各行各业从思想上开始重视创新,包括制度上、体系上和手段上的创新。从远程办公到在线教育,从线上消费平台到无人商店,从智能护理到远程医疗……数字经济的快速补位,增强了中国经济抗冲击的韧性。
园里园外如何探索式布局?
作为“新基建”的供给侧,园里园外致力于为产业园区提供智慧升级解决方案,在自主开发S-PARK智慧园区管理系统的基础上,整合了智能门禁,智能水电表,智能安防,梯控等硬件设备,目前还在积极探索整合智能充电桩,园区智慧运营等资源。
“新基建”能够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,因为它不但能够推动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、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,而且能够促进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,支撑新型服务业和新经济,同时拉动强基工程(新材料、新器件、新工艺和新技术)和新四基(自动控制和感知硬件、工业软件、产业互联网、云平台)的发展。所以,“新基建”的发展将在数字经济转型中发挥无法估量的巨大作用!